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论西方音乐对于中国当代青年人格塑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7-12 06:38:33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

  西方音乐主要指的是欧洲的音乐,在欧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中,音乐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宗教活动还是政治层面,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欧洲的音乐家也由其受到皇室贵族以及大众的喜爱,如莫扎特、施特劳斯这样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从古至今都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学习,欧洲也因此而具备完善和规范的音乐理论,目前世界普遍认知的记谱原理和作曲方式都是来自欧洲的音乐理论。19 世纪末期,受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上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西方音乐传入我国,在进步人士创立的新式学堂中,西方音乐成为了塑造青年审美和思想的工具。直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让文化的传播日渐便利,西方的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仍旧对中国当代青年的审美观念产生着巨大影响。

  西方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400年。但由于历史久远,我们仅只能从考古资料中发掘有关音乐的痕迹。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塑,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我们都能发现音乐对于古代生活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对音乐进行过充分的研究,他对于音乐的定义有三种,第一种是科学;第二种是艺术;第三种是美德教育体系。

  在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荷马史诗》同样映衬了西方的音乐文化。其中就记载关于阿波罗战胜巨蟒的《巨蟒曲》等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史诗也可当作音乐的表达载体,让音乐更大范围的传递。

  公元前776年,随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行,音乐成为了举办盛会的必要元素,同时随着音乐的发展,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还增设了音乐比赛。再到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城邦开始普及音乐教育,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

  中世纪时期指的是自西罗马帝国崩塌后,由日耳曼人统治的时期,历史上也称之为“黑暗时期”。此阶段教会成为了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于政治和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这时期的音乐服务于教会,且大多数来源于基督教,内容多为《圣经》的经典故事,教堂和教会的宗教仪式会以歌颂为主,旋律变化少,同时缺乏和声。直到安布罗斯开始主张用不同声部演绎圣歌,和声才第一次进入音乐的历史舞台。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继承了中世纪的改良音乐,同时收到人文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人民更看重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复调音乐开始产生变革。在这一阶段,声乐与乐器开始分离,印刷术运用在乐谱之上。其中,尼德兰乐派、威尼斯乐派和罗马乐派成为了该时期著名的三大流派。

  文艺复兴时期之后,欧洲音乐郑重进入了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最早是关于建筑的术语,特征是细腻而华丽。巴洛克音乐的特点也跟随建筑的风格,花样丰富,增加了更多装饰音符,同时教会音乐逐渐被主调音乐取代。在巴洛克时期的背景下,古典主义音乐应运而生,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享誉世界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现代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在古典音乐基础上诞生的一个全新音乐时代,音乐门派日渐增多,风格愈发迥异。随工业技术的不断的提高,长期资金市场的创新,音乐逐渐拥有了录音和回放设备,再到有了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音乐在更高新和多元的环境下不停地改进革新,演变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模式。如今,作曲家们开始积极创造新的音乐语言和创作形式,使用更加科学的和声体系改变传统的音乐结构,使音乐更加丰满和抽象。此外,作曲家们开始还运用新颖的乐器组合和音色,如电子音乐,也逐渐诞生摇滚、嘻哈、爵士、节奏布鲁斯等不同现代音乐类型,深受不同乐迷和受众的喜爱。

  在时代的背景下,人格塑造与培养首要看中的是一个国家社会整体的氛围。首先,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身个人国家传统和民族的音乐,这些音乐能够非常直接和代表的反映出当地的人文和特色,帮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地的文化,最典型的一个美国的摇滚乐,作为一种影响全球的音乐类型,它代表非常直接的象征了西方青年的潮流文化和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同样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响了无数中国摇滚乐迷和音乐人的思想,更多与时俱进的进步青年开始在这种叛逆的精神中寻找自我,找到一种别样的人格。同时,音乐除了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也是一种现象,一个时代流行的音乐可以很好的反映社会现象,甚至能够改变社会风貌,例如,著名的创作歌手鲍勃·迪伦,他活跃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乐坛,他创作的歌曲就反映了对当时美国社会政治层面问题的意见,鼓舞人们为反战的理念提出和平的诉求。同时还有像嘻哈音乐和电子乐这样比较前卫的音乐类型,它们经常能够作为一种发声工具,让年轻人借助音乐对社会表达情绪。由此可见西方音乐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凝结人类思想的精华。

  除了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人格塑造离不开家庭的影响。2016年,一家叫做sonos的智能音响系统制造进行了一项“音乐让家更像家”的研究,该数字调查共有30,000位受访者,在同一市场内的30个家庭中进行。研究表明,在家庭环境中播放音乐可以拉近共同生活的亲属之间的距离,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提升家庭氛围与质量。根据这项研究对比分析,在家中集中聆听音乐时间最长的人与聆听时间最短的人每周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长达3小时13分钟的差距。家庭环境对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巨大且长远的,每一个个体出生以后,最先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中的父母人格教育、沟通方式、包括经济条件都会对个人的人格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在19世纪的欧洲,家庭音乐慢慢的变成了中产阶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他们在社会生活和娱乐休闲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产阶层家庭很看重音乐教育,他们会通过传授音乐知识、共享音乐氛围提高家庭整体的文化气质,同时让后代具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接着对创作和演绎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时中产阶级家庭会自行举办家庭的音乐会,他们会提前准备好如钢琴、小提琴等可以演奏的乐器,共同生活的亲属还会一起合唱,这样不仅联络了共同生活的亲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抒发了更多音乐情感。

  学校教育是对青年人格塑造的主要的因素。首先西方的音乐理论在国内各大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十分普遍,国内的音乐教育也在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变得更更加系统和规范。西方音乐理论对于世界音乐的主要贡献在对和声、结构、节奏这些元素的探索和完善,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中规范的理论化体系教学,让音乐教育有标准依据。其次,国内音乐教育在拥有西方音乐理论的同时,也在结合了本国国情,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思想,探究了中国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特点,在多个角度融合的情况下形成了中国模式与西方音乐理论共同结合的专属教学模式。第三,西方音乐教育在长时期的实践过程和反复改善后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音乐教育方法,西方音乐教育的教材十分普遍,也针对不一样年龄阶段、不同接受程度、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制定,西方音乐教材的传入可以使我国充分借鉴西方教材的优点和内容,在融合本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同时,使得学生可以有机会学习到经典的音乐作品,培养了青年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西方音乐教育的过程总结和思维方法对国内音乐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国内音乐教育慢慢的开始学习西方的改革经验,不停地改进革新教育学生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样的教学技巧、加强对师资力量的训练等,由此说明西方音乐教育对国内音乐教育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可以充分在校园接受音乐教育,完善人格建设。

  在美学意义上,审美人格指的是人在精神面貌上具备的审美特征。 最早人们意识到音乐对于审美的帮助还是在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审对语整个西方世界的艺术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要提及的是,该时期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很丰富的作品与审美标准的范例。比如著名的音乐家巴赫,他通过个人独创的音乐对位法为后来的音乐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其次,巴洛克时期音乐注重作品的情绪和传递和对于技巧精益求精的精神,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拓宽了当时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在现代主义音乐时期,音乐开始更强调自由表达和开放创新,慢慢的变多的艺术作品突破了古典音乐对于乐器、声音、表达形式的束缚,音乐的可能性与边界不断的扩张。同时,现代音乐有较强的实验性质,由此能够冲击和刷新人们的审美观念,例如20世纪末开始诞生的前卫音乐、迷幻摇滚和后现代主义音乐等。通常来说,提高审美能力能够最终靠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增强审美创造能力这三个途径来实现。音乐正是作为一种感知能力极强的艺术,它能不断发展,不断冲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当音乐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升,同时涌现出来更多创作者,社会的整体审美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如果有更多的艺术创作者勇于大胆尝试全新的音乐创作模式,引领全新的潮流,审美的创造力也会同样迅速发展。

  中国的音乐市场是一片拥有巨大潜力的海洋,在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条件稳步增长,人民消费能力日渐升级的过程中,慢慢的变多的家庭和青年愿意投入资金用于日常音乐的娱乐休闲和教育当中。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来进行测评与分析,2023年暑期中国国内共演出11.02万场,累计票房收入102.77亿元,在这当中,青年也正是消费的主力军之一。高水平的西方音乐,不但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艺术鉴赏能力,一样能带动城市的旅游消费,城市的美誉度与影响力。2023年3月,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德累斯顿音乐节总监、莫里茨堡音乐节艺术总监扬·沃格勒率先造访中国,登上国家大剧院,开启了西方艺术家访华历程的崭新阶段。三场音乐会刚刚宣布开售,几千张演出票瞬间就被热情的中国乐迷一抢而空,售票网站甚至因购票人数过多而一度陷入“崩溃”。然而,这样热闹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西方艺术家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最真诚的音乐报答中国观众的热情。由此而见,吸引更多著名的西方音乐家来华,青年就有更多机会接触世界顶尖的艺术创作者和作品,由此加强人格塑造。

  关于人格塑造,我们不仅仅要接纳对方,更要走出去。西方音乐一定是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只有我们走出去,在西方优秀的音乐学院接受当地音乐教授和学生的熏陶,我们才可以更快的融入西方文化,加强学习动力。根据《2021年美国国际学生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底,在美国学习音乐的国际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短短两年时间,就从5万人增长至1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赴美的学习音乐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已超两万七千人。在美国知名的音乐学院,例如柯蒂斯音乐学院和伯克利音乐学院,慢慢的变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校园。推动青年音乐学者和艺术家海外交流,不单单是留学人员本人能够得到更加纯正的教育,在若干年他们回归祖国后,一样能给国内的音乐学生和音乐创作者提供最先进的音乐理论,再通过他们创造的作品影响青年群体,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除了部分音乐学院的学生以及艺术家出国留学深造,高校还需要积极开展西方音乐欣赏和实践课程,为更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做到明确课程目标,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基本特点、 代表流派和代表性曲目以及知名艺术家有清晰的了解, 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鉴赏水平。 此外学生还可以掌握一些西方音乐的演唱和表演,这样做才能够让音乐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其次,学校应该合理进行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可以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可以在主要专业学习之余兼顾西方音乐的学习。音乐的学习其实更应该落实在日常之中,学校和课程一样能联系学校的学生组织举办类似乐器比赛、歌唱比赛等等。在考核方面,要创新考核形式,不局限于理论知识卷面的作答,更多的是要建立在学会赏析的基础之上,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在考察过程中,可以将每项考察指标赋予不同的比例结构,给予学校多角度、多思维的考察。

  我们相信,西方音乐这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渊源以及艺术价值的载体对于个人的人格塑造有非常强烈的影响。中国当代的青年若能够合理的运用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和想象力,加强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学习和创作上发挥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才华,就能够在逐步的成长中完善人格的塑造,为祖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 马振兴.探究高中音乐教育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报,2018(04)

  [2] 宋佳.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3] 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49

联系方式

电话:13926525960

邮箱:475703583@qq.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辅城坳工业区富源路7号A50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