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浅议中外出版互动和接轨

发布时间:2025-05-05 05:50:19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

  近几年,国际上著名的出版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在各大城市开办分公司,或设立办事处。一些中小型出版社也不示弱,除踊跃参加在中国举办的书展外,还通过国内代理商社发展对华业务。与此同时,中国出版社与国际上的交往也日益增加,如参加国外书展、合作出书等等。许多国外英文畅销书的中文版纷纷登陆中国,而且在国内的发行量很大。英文的译著在国外的出版和销售也日益频繁。这种双向的交流有增无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国外出版社涌入中国的内外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大要点。一种原因是中国加入世贸,使国外的出版公司进入中国成为可能,并且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宽,国外出版社在中国有了慢慢的变大的经营空间;另一方面,是这块沃土孕育的出版商机,对外商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教育领域。目前政府在大力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的知识素养,这无疑扩大了读书人的队伍。出版社之所以赢利,是因为出的书有人买。而读书的人越多,潜在的市场就越大,赢利的胜算也就越大。在教育体系,光教科书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中国举世无双的人口基数,这份吸引力就可想而知了。其次,是科学技术探讨研究领域的投资加大。目前政府的国策之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强国富民,科技投资持续不断的增加。近些年来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多,在高水平范围内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慢慢地增加,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一支强大出色的科学研究队伍。这支队伍不单单是学术著作的忠实读者,同时也是潜在的作者。出版社之所以得以生存壮大,靠的是出色的出版物。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科技工作人员的勤奋努力,不断地在实验中探索,才会有数不胜数的科研成果,才能有更多的专著、学术期刊、论文集等等出版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的亦是作者创造的作品之间的竞争。中国发展迅猛的科研队伍,素质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的成本产出比要低得多,可谓物美价廉,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开发市场。最后,是中国极具竞争力的物力人力资源。这些都可以为国外的出版商服务。比如在计算机排版与印刷方面,中国在质量和速度上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且价格要便宜得多。而且随着工艺和管理上的水准的逐步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

  回过来看国内的出版社,当如此众多的出版商纷纷涌入中国时,引发了中国同业者的惊呼:“狼来了!”当时听起来似乎挺可怕,可如今看起来,“狼”来了也不全是坏事,“与狼共舞”能学到不少东西。面对如此多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出版商社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创造一个与外商双赢的氛围。利用这种“不请自到”的便利条件,通过与业务对口的国外出版社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在短时间内学到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操作模式和市场经验,强化自身的出版机制和人员建设,尽快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

  除此以外,中国出版要有勇气走出去。不仅是参加境外的书展、洽谈会以及与外商合作出书,还要在时机成熟时,在国外开设自己的分公司,把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及现代文明与世界的距离拉近。如今,中国的出版事业随着改革开放和入世的潮流,正在日新月异。几大出版集团纷纷成立,不仅雄距中国市场,而且更欲走出国门,一展宏图。但目前“走出去”面临的尴尬很多,其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在中国出版业与国际出版业的接轨过程中,触点究竟在哪里?本人认为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出版物的语种。纯中文的出版物在近期内仍将受很大的限制,英文书刊在中国政府支持的海外“孔子学府”培养出成千上万的中国通之前,仍将是国际出版物里的重中之重。如今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图书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虽增长很快,但占市场占有率仍很小。而英文期刊则更为薄弱。无论是作者队伍,还是读者群体,均远不如国际水平。单凭发展壮大国内已有的英文刊物恐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局面。有实力的出版集团出资签约已经有一定威望的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不失为一条捷径。

  第二,是经营方式和理念。国内的出版社在经营结构和思维方法上与国际的出版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里面有文化背景的影响,也有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因素。国内的企业要不断地捋顺关系,逐渐向国际模式靠拢。小到出书及出刊程序,大到公司的财务系统,均有推敲和改进的余地。

  第三,是服务水平。不论是期刊,还是图书,让所有的服务对象(诸如作者、主编、读者、图书馆等等)均在最大限度上满意,是国际出版商的业务核心之一。这种服务至上的思想,对国内出版社的硬件(组织架构和网络设计)以及软件(高层决策者的远见和普通员工的素质)都是挑战。这种服务理念要在各个岗位中有所表现,不光对出版集团(公司)的体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所有的员工从语言(英语或其他语种)及文化修养到业务水平,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提高,需要的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团队,而不是少数几位精英所能做到的。

  第四,是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质。出版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行当,出版家不是某个专业的行家,而是多个专业的杂家。即什么都要学点,都要懂点,技不压身。现如今,中国的出版要走出国门,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单就知识产权,所涉及的面就很广,需要提高的就很多。但要实际做到这一点,决非一日之功。

  第五,是计算机排版业务。如今国际上的出版巨头们为降低成本,纷纷在亚洲寻找业务伙伴,中国可完全凭实力争得一席之地。

  第六,是印刷业。如今许多设置在中国港台、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印刷厂在为国际出版商印书,以服务非常周到,质量高和存在竞争力的价格得到客户的青睐。大陆的印刷厂也可以一试身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从企业做起,中国的出版业走出国门需要的是更多的智慧与谋略。

联系方式

电话:13926525960

邮箱:475703583@qq.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辅城坳工业区富源路7号A50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