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明小书创造大赛训练营开营

发布时间:2025-07-09 07:19:44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

  央广网北京6月16日音讯(记者 阮修星)6月1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明小书创造大赛训练营在特征沉溺式文明实践宣讲阵地——“运河之舟讲习所”发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10所高校27支代表队的学子,从大运河5A级文明旅行景区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明设备,在穿越时空的文明之旅中,领会千年运河深沉的前史背景和文明见识与生机副中心的蓬勃生机。

  活动中,通州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通州文史》总编辑程行利以“通州及大运河文明前史的年代价值”为题,向高校学子叙述大运河与通州的深沉根由,从漕运前史为切入点,发掘其背面所包含的中华优异传统文明价值内在,具体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以运河为纽带,在城市规划、生态管理、文旅融合等范畴的立异实践,让学员直观感触到通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文脉传承与年代蝶变。

  据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明小书创造大赛由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印刷学院承办,面向高校青年,以“通古传今”为中心理念,聚集“五座古城”——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永乐店古城的文脉见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新城”的生机图景,经过“训练营+ 实地采风+编辑出书”全链条培养,构建“创造—传达—使用” 闭环生态,协助高校青年打造具有年代特征的文明之书,宣布守正立异的芳华之声,助力大运河文明带建造的可持续开展,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开展样板凝集文明认同与立异动力。大赛将把参赛部队的优异作品结集成册、正式出书,鼓舞青年集体在实践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创。

  专题讲座完毕后,参赛团队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明设备,近距离感触“一座新城”的文明地标,亲自体会副中心在打造高品质公共文明服务、构建现代都市文明图景上的立异实践与杰出效果。

  以通州古粮仓为规划构思的北京艺术中心被誉为“文明粮仓”,包含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绿心露天剧场以及排练厅、世界文明交流中心、艺术展厅、公共休闲等公共服务空间,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普及教育、文明交流体会活动于一体,参赛青年在此沉溺式打卡,滋润多元艺术场景、感触人文生态融合的公共文明生活新地标。北京城市图书馆大厅内,两座三层高的书山屹立,书本与座席依山而布,天花板采用了银杏叶片堆叠的造型,馆内144根立柱宛如银杏树干。登高可望远,倚树可停步,同学们在才智阅览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空间里,近距离感触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的共振。

  北京印刷学院学生高杰华表明,“泛舟运河时,两岸垂柳依依,水波荡漾间似乎能看见千年前的漕船来往。最让我震慑的是北京艺术中心的规划,‘文明粮仓’的构思既传承了通州作为漕运纽带的前史回忆,又以现代修建言语从头诠释。这种古今对话的张力,正是我创造的中心构思来历。我方案以‘活动的文明’为主题,用插画与散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大运河从古至今的文明头绪。”

  在大运河博物馆,青年学子们经过丰厚的文物展陈、多媒体互动和场景恢复,愈加直观地了解了大运河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深入感触到大运河文明的博学多才。

  “站在大运河博物馆的漕运场景恢复区,听着讲解员叙述,特别是看到展厅里陈设的清代漕运东西,让我想起讲座中说到的‘过闸银两’‘漕粮损耗’等细节,这种跨过时空的实证令人入神。我预备从‘档案中的运河’视点切入,经过考据前史文献与实地看望,写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运河文明札记。”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吴欣睿感叹道。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10所高校27支代表队的学子,从大运河5A级文明旅行景区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明设备,在穿越时空的文明之旅中,领会千年运河深沉的前史文明根由与生机副中心的蓬勃生机。

联系方式

电话:13926525960

邮箱:475703583@qq.com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辅城坳工业区富源路7号A50栋